圣陽蓄電池利用再回收
現在鉛蓄電池都是密閉型。對于蓄電池產業可能產生污染的三大環節(鉛礦開采、蓄電池生產、廢舊蓄電池回收),開采與回收都是專業公司在做,我們只做生產環節,而在這個環節,污染是可控的。”安徽超威行政主管蔡繼強介紹。走入安徽超威電源廠房,從極板到組裝,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工人裝備嚴格,每一個工位都有吸風罩,廠房內沒有刺鼻氣味。而在廠房外,投資近千萬元的污水處理設備,實現了生產用水全循環利用。而為了實現環保目標,超威公司還累計投資5800多萬元加大了企業環保力度,在全國蓄電池行業首創研發成功的蓄電池污水處理循環利用系統和鉛煙、鉛塵凈化回收處理等蓄電池環保設備,填補了國內電池行業空白。
內鉛蓄電池究竟是“黑色能源”還是“綠色能源”?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郝軍表示,“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行業,鉛蓄電池行業的污染重點在于小企業。”對于這個觀點,眾多業內人士表示認同。
“我們也希望這個行業可以規范,小企業不僅擾亂了市場,導致價格競爭機制的混亂,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這個行業的形象。像雙登、超威、天能等國內大型企業的工藝創新和裝備改進使得這個行業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僅僅是污水處理后的鉛泥回收即可保證年收入兩百萬元,與環保設備運行的費用持平。而小企業根本不可能投入幾百萬購買環保設施。”蔡繼強說。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0年長興縣曾治理了一大批蓄電池小企業,但在長興關停之后,這些小企業大部分轉戰安徽、江西等中部較不發達省份。
此外,蓄電池業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比如主要原材料鉛價格不穩定,鉛價受制于經銷商;國家在2006年取消出口退稅,對蓄電池行業影響較大;行業有待于建立正常的競爭機制,防止惡性競爭;多數設備為非標準設備,還沒有統一的非標設備標準;環保設備水平不高,影響蓄電池環保工作的實施……諸多問題成為產業良性發展的攔路虎。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產業發展需要國家采取措施進行政策扶植。首先,為更好平抑鉛蓄電池行業價格波動,國家應允許來料加工,在出口保稅區內建立來料加工企業。
其次,國家政策應向新能源開發產品傾斜,將蓄電池行業高科技含量的電池列入新的產品結構調整目錄中。鉛蓄電池產業用的主要原材料鉛回收率98%以上,可謂最適用循環經濟,而且目前全球都在關注新能源,蓄電池產業與新能源緊密相連,應給予蓄電池行業更多的關注和政策扶持,并組織國內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聯合攻關,使我國的新能源產品最先占領市場。
“加大管理力度是對行業好的支持。只有不規范的剔除掉,規范的才有更好的生存空間。